信本咨询集团首页     |
hi,欢迎来到信本咨询集团
   |     微信关注
业务热线:15818709080
全部业务分类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信本资讯 > 信本学堂 > 保险牌照

银保监成立,七大猜想带你看保险新图景

新闻来源:信本www.xbzxjt.com 阅读:11981 发布时间:2018-03-25

bx


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亮相,中国银保监会设立,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机构的合并重组,也不必将“CBIRC”理解成“B吸收合并I”,这是一个相当狭隘的视角。


徐徐揭开大幕的机构改革,是国家金融监管现代化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范式革命。


去年以来雷霆万钧的严监管,只有以体制改革开路,调整既有利益权力格局,消除体制性机制性矛盾,才能真正底定大局。正如操刀改革的话事人所言,“成功的体制在于其适应性”。


猜想一

打破部门利益格局,“保险姓保”关山飞渡

英国人吉登斯曾提出一个“吉登斯悖论”: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很可怕,但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是有形可见的,人们因此怠于采取实际行动,谁都不原意改变自己破坏环境的行为。


保险姓保、回归保障就是保险市场的“吉登斯悖论”。对于产品设计和销售误导的问题,大家心知肚明,但无法猛回头,也不能断崖式退出。监管部门近年虽然进行硬性比例调控,但缺少政策支撑和指标测度,产品设计的缺陷依然如故,所谓“费改产品”“年金产品”都被设计为一般无二的理财组合。以我国人身保险公司为例,寿险、健康险提供的保额仅占总保额的20%左右,个险、银保渠道所售产品提供保额不到20%,“保险姓保”在主流产品和渠道都没有得以体现。


一直以来,业内担心被其他财富管理行业取代,在大金融体系的竞争中落败。“银保一家”后,分业监管下的部门利益格局被打破,市场地位迷恋彻底“出清”、掌门人的个性,都将决定保险作为独立部门的规模崇拜和“上位”冲动大幅消退,甚至资产规模缩减也不会作为监管考虑的主要因素。


不再“以大为美”,新的行业衡量指标,必将看重人均保单件数、保险金额、保险补偿替代率等新型数据,“保险姓保”真正实现关山飞渡。


目前,保险产品的透明度是各类持牌金融业务中最低的。长远看,保障和理财分离或许是市场的理想状态,理财账户独立、透明化,各过各桥,各走各路。可以预见,回归保险本业不会再是“口头禅”,而是硬实的、有支撑的监管导向,保险产品设计势将突出保险风险承担,会有政策工具紧紧跟上。如何实现“保障做足、理财做长”,这会是保险业长久思考的一个“不成问题的问题”。


猜想二

外部协调转为内部沟通,银保合作或焕发“第二春”

监管机构合并,将外部协调转化为内部沟通,部门博弈内部化必将促进监管准则和执法行为走向统一。在统一监管之下,只要筑牢法人防火墙,“混业销售”不会导致大的风险。因此,可以预计银保合作或将呈现新的面貌,甚至焕发“第二春”。


通过重构合作模式、培训销售技能、打击误导行为、灵活设计产品,保险可以深度融入银行低柜销售。长远看这会催生新的合作模式,保险公司走向后台,银行网点则作为销售前台,在一种新模式下实现产销分离。通过推动银保销售期交化、保障型产品,提升内含价值,银保交付方式、获取价值方式将出现变化。通过金融分工降低保险运营成本,这可能是最大的利好。


从银行保险资本合作视角看,银行的优势在于提供近距离、高密度的销售场景,保险的优势在于打通生活链、交易链,有助于金融业务切入生态系统。同时,银行系保险公司或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。至少,不会再因为部门分设,导致相互间对于行业地位、主导权的忧虑,从而降低管理沟通成本。


猜想三

监管资源大大提升,险企合规成本或有所抬高

目前,银监分局和监管办事处层面共有1.8万人,占银监会系统总人数的四分之三;而保监局在设区市一级总共13个分局,200人左右,二者机构人员数量不成比例。保险市场检查频次过低,始终是有效监管面临的一大难题,不少保险机构成立以后就没有“轮候”到监管检查,违法违规得不到矫正。如今“银保一家”,监管人力资源增加、距离贴近,检查覆盖面会大幅提高,游离于监管视野之外的“侥幸”心理可能要收起来了。


过去,保险监管检查基本属于手工作业,通过excel表格导出数据,信息化水平处于初始阶段。由于掌握的科目明细、数据颗粒度不够,难以完成一些技术含量高,依赖大密度数据、大跨度分析的检查。“银保一家”会极大促进监管检查的信息化水平,同时有助于加强账户管控,追踪资金流向,一些常见的套取费用、账外经营行为将大白于天下。


“你的蜜糖,我的毒药”,在倒逼保险公司加强内控的同时,基层展业机构为了履行合规义务所支出的遵从成本将会上升,收到大额“罚单”或将会是常态。


猜想四

或复制银行属地监管原则,降低沟通汇报成本

原银监会成立第二年起,即逐步推行属地监管。法人银行所在地的派出机构为并表局,分支行的派出机构为报告局,分别负责法人、分支行日常监管。并表局设立监管协调员、法人监管处,配备主副监管员、主查员,形成了一整套信息沟通、协同联动、考核激励机制。


新成立的银保监会复制银行属地监管的现成经验或是大概率事件。随着属地化的联动监管机制的构建,中小保险公司的沟通汇报路线可能因此改变,各地不同的工作风格、认识水平也必然影响沟通效果。预计京外保险公司很多事情不必到北京去汇报了,对降低沟通成本可能是好事一桩。


银保监会的机构设置,料将合并同类项,率先实现机构、人员等市场准入标准的统一。或将成立业务行为监管部门、产品监管部门,突出功能监管,这是打破部门墙,实现工作整合、人心融合的最佳途径。


猜想五

资本标准趋同,保险有望扩大资本工具种类

银行和保险公司是最终的金融市场资金提供者,都属于重资产金融机构,“有多大钱做多大生意”的资本约束,由此成为共通的监管理念。这些年,双方在各自监管部门推动下,各自构建了一套资本标准语言体系,“银保一家”将促成大家融合使用金融语言,长期看资本标准必将出现趋同性。但从风险特征看,银行、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结构、成本、久期敞口还是有不少差异,预计资本监管仍将“和而不同”,体现差异性。


银行的风险主要来自资产端,保险公司资产、负债两头都需要计提资本,同样情况下面临更高的资本水位线。银行重点防范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,抵御市场信心丧失的极端情形,保险则主要面对保险风险、利率风险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更多的是心理指标,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基于精算、必须覆盖兑付成本的数据。银行的利差相对稳定,保险“三差”波动较大,资产质量和负债成本容易受到操控,对监管技术、着力点要求亦有不同。


目前,非上市保险公司资本补充除了普通股,只有私募发行的次级债、资本补充债。鉴于银行、保险机构资本工具需求的一致性,“银保一家”或将有利于保险业“搭便车”,增加资本工具种类,扩大发行渠道,如优先股、永续债、减记型和转股型资本债券等债务性资本。同时,保险业独有的保单责任证券化、巨灾证券化、非传统再保险等资本工具也会因其独特价值而有存在空间。


猜想六

有利保险机构获得交易席位,但资金运用将趋向保守

2012年以来的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,让保险成为可投资范围最广的持牌金融机构。2013年以来险资收益率相对稳定,分别为5.04%、6.3%、7.56%、5.66%、5.77%。目前,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4.92 万亿元,年投资收益能够达到8300多亿元。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,除银行存款和债券外,其他大类资产均未超过10%,保险资产配置呈现多元化状态。


下一步的“银保一家”,有利于保险机构获得交易席位和登记资格,有利于推动保险资管产品跻身标准化产品,获得公开交易机会,这是政策利好的一面。


但随着金融市场从监管竞次、创新导向、自由化转入严监管、防风险周期,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思路正逐步由“放开”转向“稳慎”,再转向“防风险”。


按照中国行政机关运作的逻辑,“银保一家”后,对资金在不同市场、行业的流动势必加强管控,对资金来源、杠杆、嵌套、投向强化实施穿透性监管。消除监管套利、去杠杆、去通道、去资金池,将是下一步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主题。未来,保险资金运用趋向保守没有太多悬念。


猜想七

国家严控产融结合,保险牌照料将收紧

随着限制理财型保险发售、举牌上市公司、一致行动人投资行为,保险牌照资金提供平台的角色剥离殆尽。而同时,我国目前保险公司数量已居世界前列,商业模式创新乏力,绝大多数都在红海中“扎堆”血战,牌照数量已显过剩。市场缺少区域性、特色性、专业性保险公司,一些差异化的经营主体,其特色建立在股东的资源输送基础之上。


当前,国家严控产融结合和混业经营,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入股金融机构严审资质,对自有资金属性、持股比例限制、穿透最终权益持有人进行严格规范,并要求企业的金融板块与实业板块设立防火墙,资金关联交易受到强力约束。


情势变更,导出银行资金转入保险公司作为入股资本,将被彻底阻止,一体化的监管穿透,将使资金流来去清晰,违规资金无所遁形。做保险,应当使用冷钱、慢钱、长钱,将成为投资人的共识。


房地产企业、民营金控平台获得牌照、甚至投资入股的难度料将增大,甚至现有此类性质股东增资特别是增加持股比例也将受限。当然,这与国家金融风险防控的基调是一致的,产业进入金融史诗般的热潮将成为过去。


在这种背景下,新的监管机构料将收紧保险公司审批,因此牌照溢价仍会显现。而保险专业中介公司的审批政策,鉴于其没有风险外溢性,将取决于主政者的专业判断。


一众站在门槛外的申筹机构,可能要重新审视自身硬件、投资理念和新的监管环境。


免费业务咨询

欢迎来到信本咨询集团
如果您无法识别验证码,请点图片更换

公司优势